第259章 乱认祖宗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云读小说网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59章 乱认祖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9章 乱认祖宗

  不少第一次来参加早朝的人,不知道他底细,见到这一幕都露出惊讶之色。

  这少年是什么人?为何这一圈大佬都对他如此礼遇?

  等从别人那里打听到他的身份,则露出恍然大悟之色。

  原来是太孙伴读陈景恪,难怪这群大佬都这么客气。

  生子当如陈景恪啊。

  另一边,见过礼之后,徐达笑道:

  “小子,我一直以为你最是冷静,没想到还是性情中人。”

  陈景恪心中一动,莫非是因为昨天喝酒?

  “徐伯伯何出此言?”

  徐达的回答证实了他的猜测:“昨天都破例饮酒了,还装糊涂呢。”

  蓝玉也附和道:“是啊,连陛下都不能让你饮酒,竟然为了牺牲的将士破例,必须是性情中人。”

  陈景恪苦笑道:“就是一杯酒而已……再说了,你们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操心,还有空关心我一个小辈喝酒啊。”

  汤和笑道:“你可不是一般的小辈,你就没发现今天大家看伱的目光不一样吗。”

  陈景恪想起一路上大家怪异的目光,有些不敢置信的道:

  “这……我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?”

  徐达说道:“你以为呢,现在但凡消息灵通一点的,谁不知道你是陛下的智囊。”

  “你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关注着。”

  “昨天庆功宴还没有结束,你饮酒的事情就已经传开了。”

  许多文官向他投以赞许目光,也有解释了。

  他是听了使节团文人义士的事迹才喝的酒,自然被认为是对文人的尊重。

  毕竟,那些文人义士已经被文官们,自发的推举为文人群体的代表。

  我们文人也能为国赴死。

  至于武将们怎么想……他们没什么特别的想法。

  陈景恪娶了公主本就是勋贵行列的一员,自己人怎么做都是对的。

  得知事情真相,陈景恪只觉得不可思议,又有些兴奋。

  我已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?

  ——

  因为北伐大军凯旋,今日的早朝格外的热闹。

  也没谁会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添堵,说什么不开心的事情。

  当然,主要是也确实没啥不开心的事情。

  今年可谓是风调雨顺,战争也是节节胜利。

  对大明和天下人来说,都是喜庆的一年。

  朱元璋和群臣唠了一会儿嗑,顺手处理了一些政务,又颁布了几条政令,早朝就结束了。

  退朝后,陈景恪和朱雄英一块来到乾清宫。

  朱元璋一见面就打趣道:“你不是不饮酒吗?能为几个文人的死破例,今天也必须给咱破个例。”

  陈景恪眼睛一转,说道:“我倒是想,只是最近实在不方便,下次一定,下次一定。”

  朱元璋本来只是开玩笑,听他这么敷衍,顿时不乐意了:

  “怎么又不方便了?必须给咱一个合适的理由。”

  陈景恪不好意思的道:“这不是福清十八了吗,您懂得。饮酒可能会对孩子不好。”

  “哈哈……”朱元璋大笑道:“这个理由好,咱喜欢。多多努力,争取让咱早日抱上外孙。”

  陈景恪连忙点头:“一定一定……”

  朱标在一旁那叫一个无语,你们俩要不要瞅瞅自己再说什么?

  “咳,景恪,这里有一份方孝孺的奏疏,你看看有何感想。”

  陈景恪心中一动,莫非是关于编写朝鲜史的事情?

  接过奏疏一看,果然如此。

  高丽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箕子朝鲜后裔,而是认了高句丽当祖宗。

  因为这种认识,导致很多人心存反叛之意。

  方孝孺认为,应该编写一套正经的朝鲜史书,以驳斥这种观点。

  同时溯本正源,让朝鲜人了解自己的出身。

  如此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回归华夏族群。

  看完奏疏之后,陈景恪相当无语。

  原来那边的人这么早就开始乱认祖宗了吗?

  新罗真是悲催啊。

  大唐灭了百济和高句丽,让他捡漏一统了半岛。

  打死他都想不到,后世子孙竟然认了死敌当祖宗,反而把他这个真祖宗给抛弃了。

  得知了事情的缘由,他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。

  方孝孺还是挺靠谱的吗,没辜负对他的培养。

  “陛下、殿下,我以为此事可行,且当行。”

  朱元璋问道:“你就不怕他们真是高句丽后裔?”

  陈景恪回道:“当年唐朝从辽东迁徙百万人口进入中原,高句丽大部分人口都在其中。”

  “剩下的一部分融入了靺鞨、契丹等部落,还有一部分人口确实被新罗吸纳,但数量已经不多了。”

  “新罗最后摘了大唐的果子,这是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,做不了假。”

  说到这里,他露出一丝冷笑,说道:“如果真能查出谁是高句丽后人,岂不是更好。”

  “直接送他们去见他们的老祖宗好了。”

  “哈哈……”朱元璋大笑道:“这个方法好,那就给朱梓回信,同意编写朝鲜史。”

  陈景恪提醒道:“如果可以,让他们将所能查阅到的史料,全部抄录一份送回大明。”

  这些就是将来研究辽东人文历史发展变迁的依据。

  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反对,一并写进了旨意里。

  之后几人又聊了一下辽东和半岛的情况,主要是辽东方面,确定了未来一年的战略计划。

  蓝玉挂帅,从辽东远征漠北。

  “辽东大军只撤回了十万,还有二十五万镇守当地。”

  “明年初留五万镇守辽东和朝鲜王国,蓝玉可直接统帅其余二十万出征。”

  陈景恪疑惑的道:“那应该让永昌侯留在辽东整训军备才是,为何让他回京了?”

  朱元璋无奈的道:“咱也是这么想的,利用这几个月空闲时间,好好的整训一下军队。”

  “但他非要回来,说是一年没见过俩儿子了,茶饭不思夜不能寐……”

  “还说什么不让他回来,他就活不下去了。”

  “你说咱能怎么办?只能让他回来瞅一眼。”

  陈景恪:“……”

  朱标也很无语的摇了摇头,不过还是出声帮忙解围道:

  “老年得子,人之常情。让他回来看一看,也能安心为国效力。”

  “我已经与他说过了,半个月后就出发前往辽东,不可耽搁了战事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ndu5.com。云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yundu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